教案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正文

《中国民歌》说课稿-吴洁琼

作者:网站管理 发表时间:2018-12-20


引言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民歌》,本次说课主要分为5部分分别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过程。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公共艺术音乐篇)》基础模块中二单元第一小节,是承接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内容,在前述课程中,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及音乐情绪等相关理论知识,第二单元则通过不同类别的歌曲形式展现音乐的魅力,将上述理论知识感性的表现出来是对第一单元阐述的知识具体化,也为后续课程介绍乐器舞蹈和戏曲做好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仍属于教材的起始阶段,好本节课的教学,对整体课程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

本节课讲述的是中国民歌:它由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组成。其中,汉族民歌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川江号子》属于劳动号子;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属于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属于民间小调。少数名族民歌众多,本节课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属于长调民歌。

三、说目标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本节课,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歌,能够说出我国民歌的基本分类及基本特征。

其次,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朗读歌词、分析音乐各要素,经历聆听音乐、分析音乐、总结特点的学习过程,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法分析音乐风格。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民歌的学习与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民歌所表达的地域风情,从而树立民歌兴趣与热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民歌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不同民歌的体裁。

学情

授课班级为高职分析1451全体女生,班级纪律优秀,对音乐有一定兴趣,但普遍音乐基础较薄弱。该学生多来自农村,其接受能力有别,且年龄比较小,心理方面还很不成熟,具有很明显的趋同性特点。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课程要求制定教学方法时,要注重直观生动,多运用图片、视频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且教师示范演唱运用多种感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体会音乐之美并采用聆听再学唱后赏析教学顺序解决上述分析中所存在的欣赏问题。

教法

    学情分析的结果,再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结合教学幻灯片,讲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介绍民歌背景知识等

(二)视听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聆听民歌的同时配视频播放,利用图片介绍不同地域、同民族风土人情,视听结合以加强音乐意境的感知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三)对比欣赏法

介绍少数民族民歌时,挑选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比较,例如江苏茉莉花和东北茉莉花,强化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区分与感知。

(四)教师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演唱部分民歌,现场展示极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对课堂气氛的调动作用大,能够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演唱后迅速讲解歌曲赏析要点,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说过程

(一)创设情、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二)概述民歌

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

(三)活动和体验

1、欣赏川江号子》

1)整体感知

播放川江号子》视频资料师生共同在欣赏中感受号子的演唱形式节奏及风格特点:一领众和、结构短小、节奏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

(2)分段赏析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主题,学生感受、品味主题旋律

3)综合体验

师生共同表演唱《川江号子边唱边模拟船工划船的动作,引导学生体验船工生活。

2、欣赏山歌《小河淌水

1)整体感知

播放小河淌水》视频资料,聆听体验感受歌声带来的意境。

(2)分段赏析

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聆听感受云南民歌从容舒展,节奏自由,清新优美的音乐风格。

3、欣赏小调《茉莉花

1)创设情景

在教室喷洒茉莉花香水,让学生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欣赏歌曲茉莉花

(2)感悟小调的特点

通过“听—唱—析”的步骤形成学生体验;进一步体会到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细腻、柔美抒情的音乐风格

(3)对比欣赏

  比较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不同风格,从而加强学生民歌的兴趣与热情。

4、欣赏蒙古族长调《牧歌

1)创设情景

看视频,创设大草原放牧的情景,了解蒙古人们的吃、穿、住、生活习惯

2)整体感知

在创设的意境中播放牧歌》视频资料,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感觉。思考蒙古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速度适中。

(3)对比欣赏

比较蒙古族长调《牧歌》和短调《嘎达梅林》,体会它们的不同。

(4)音乐律动

老师示范简单的压腕、跺肩动作,让学生感受蒙古舞蹈的特点,借助蒙古舞蹈领悟蒙古的歌曲风格。

    5、课堂小结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多姿多彩,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感受和听辨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并对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有一定了解,鼓励同学们多多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