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 正文

现代中专数学教学教学模式之探讨(黄世新)

作者:信息管理 发表时间:2009-04-11

现代中专数学教学教学模式之探讨

黄世新

(安徽化工学校, 安徽  安庆  246005)

 

摘要:现代的教育理念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本文突出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以提高中专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目标,探索现代中专数学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专数学    教学改革    学习情趣    分层教学    数学实验    综合测评

 

针对初中专学生数学基础差、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自觉学习的意识不强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中专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合理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中专数学以基础理论知识适度、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为此提出适合现代中专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

1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情趣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使得数学课的理论性较强,就基础不太好的中专生来说,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消化起来比较困难。但从中专生的培养目标来看,更应注重其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尽量举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确实有用,从而可以提高其学习情趣,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介绍数列求和的方法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果你们现在买了一辆小轿车,其中银行贷款额为3万元,假设银行提供了以下三种还贷方案:(1)每月固定还款3000元,还款期限是1年(12个月);(2)第一个月还款2000元,第二个月还款2200元,第三个月还款2400元,依此类推,以后每月换款额都是在前一个月的基础上加200元,还款期限也是1年(12个月);(3)第一个月还款10元,第二个月还款20元,第三个月还款40元,依此类推,以后每月换款额都是前一个月的2倍,还款期限还是1年(12个月)。你愿意采用哪种方式还贷?

从表面上看,第一种还贷方案总还款额最多,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方案最少。但仔细计算后就会发现,情况刚好相反:第一种方案每月3000元,一年后总还款额为36000元;第二种方案为37200元;第三种方案为40950元。然后引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规律,让学生既感到有趣,又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中专生来自不同地方,再加上自身的不同情况,因而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基础、水平和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新生入学时,可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摸底测验,同时综合中考数学成绩及其它途径如间接询问、面谈等获得的信息,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积极性高,具有自主学习能力;B层学生基础知识一般,学习自觉性不强;C层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态度不明确。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上分层是不对学生公布的,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调整。在课程教学中,对于A层学生,强调竞争意识的培养,引导其超越自我;对于B层学生,重在鼓励,督促其学习;对于C层学生,以表扬为主,帮助其克服对数学课的恐惧心理,课后及时进行课程及心理辅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课后作业也可分层布置,分为基本题、一般题、提高题,供三类学生选做。

三、融入数学实验,尝试探究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对数学的教学总是沿着“定义—定理—证明—推论”这样的逻辑演绎道路行进,这固然有利于体现数学高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但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这样的疑惑:当初数学家是如何想到这个问题的?又是怎么发现这样的证明呢?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实践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体验当年数学家研究数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知道,常数e=2.71828…是一个无理数,它的值由极限 所定义。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记为lnN,该对数在科学计算中应用广泛。那么,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舍弃在初中就已经十分熟悉的常用对数lgN,而采用一个以无理数e为底的对数呢?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对数表的编制过程。

由乘方运算,易得底数a=10的常用对数表(表1)。

表1

N(真数)

1

10

100

1000

b(对数)

0

1

2

3

接着可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仔细观察表1,你觉得该表有什么不妥之处吗?如果按线性插值法计算lg2,结果会很精确吗?

显然,表1中第一行的数据,即真数N跳跃太大,在实际计算中误差很大。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底数a才能使N的间隔很小呢?

由于N=ab,若a的取值越接近于1,则N的跳跃就越小,这样构造的对数表就越精确。令a=1+r,其中r是一个绝对值非常小的实数,这样,a的取值就比较接近于1。当然,r可正可负,下面我们假设r为正,r为负的情形类似。

取 r=0.001,则底数a=1.001,借助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可产生如下对数表(表2)。

表2

N(真数)

1

1.001

1.9990

2.0010

9.9926

10.0026

b(对数)

0

1

693

694

2303

2304

下面根据表2用线性插值法计算lg2:

于是,有

        (与lg2的精确值0.30102999…非常接近)

那么,以上构造的对数表(表2)是不是已经很完美了呢?我们很容易发现它还有一个美中不足之处,即第二行数据(对数b)的值过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知道,r很小,若令b*=b·r,则b*就不大。对于给定的N,由于N=ab=(1+r)b=[(1+r)1/r]b*,因此,b*实际上就是以(1+r)1/r为底的对数;且当r→0时,有a→e。这样,我们就很自然地得到了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lnN。

四、采用新的考核方式,进行综合测评

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数学课的考试不能仅局限于计算、证明。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通过笔试检验其掌握程度是可取的;但另一方面还应该主要考察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显然是仅靠笔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应减少期末考试所占的权重,可以试行n+1模式进行成绩综合测评,其中n表示平时的次测评成绩,包括作业、考勤、数学实验报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等,1表示期末考试成绩;这样才助于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总之,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生源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我们的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及时改革,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专数学教学的优化,岑东帆 ,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第4期

[2] 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肖辉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 中专数学教学中实施层次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吴晓冬,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5

[4] 数学实验,李尚志、陈发来、吴耀华、张韵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高等数学实验课 ,李卫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