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 正文

多元智力理论与职业教育

作者:信息管理 发表时间:2010-01-08

    “当承认智力的多样性时,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允许、支持、鼓励多样化的存在。当我们用更科学、更宽泛的态度来理解人的智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我们就能更充分地肯定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能力的独特性,为教学的平等性提供理解。”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强调一种新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文化——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多方面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教育观:每个学生都是多种相对独立智力错综复杂的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如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聚集。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以后在现代教育中不应再存在一个学生有多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教师应该树立 “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对症下药”的教育观不仅要求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这要求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而有所不同,如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其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有所不同,数学的启蒙和社会性的培养其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有所不同;而且要求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每个学生都是各有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之才,要求学生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教育内容,由于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教育也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 教师应该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评价的导向作用或者说“指挥棒”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智力测验分数或书面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发展的主要指标,而智力测验或书面考试过分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仅难以反映学生的多方面智力,而且难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出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创造出各种初步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依据建立在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对症下药”的教育观,教师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书面考试为主要评价途径的评价观,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情景下进行,考查学生多方面解决初步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为促进课程发展服务的有效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为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教师“为多元智力而教”、“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 多元智力而教,要求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努力践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