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积极探索“半工半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安徽化工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通知》(教秘[2006]532号)文件精神,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的经验,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在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化工过程检测与控制等专业进行半工半读,实行工学交替办学模式试点,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努力做好试点工作。

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其关键点是促成企业和学校结合,实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实行这一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转变观念问题,需要大力宣传才能达到目的。必须做好社会宣传,做好企业和学校的内部宣传,使受教育者明确:半工半读办学模式下的“读”是为了更好地“工”,而“工”是读的延续和实践,是另一种“读”。

建立与完善学校内部与企业内部的教学与管理制度是实行“半工半读”模式的保障。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年级学习基础课,二年级学习专业知识,三年级实习。而“半工半读”则允许学生在“工”与“学”的多次交替完成学业,是一种全新的改革,这要求企业和学校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应建立一种相对稳固的关系,相互配合,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可行的人才培训方案,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要求企业为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便利与帮助,要求学校通过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探索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改革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

我校在实行“半工半读”模式过程中,秉承“严谨治学、质量为本、强化技能操作”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育人”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点着手制定相配套的各种半工半读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教学计划,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和基础,构建了和谐、积极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几年的探索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践“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实现育人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服务需求

“工学交替”的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我校于2003年同阜阳昊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结成合作伙伴,首次尝试以“工学交替”方式开办职工中专班,首届招收60名在职青年职工,由企业安排专人管理,提供资金,学校派遣教师前往企业授课。根据企业对用人的实际需求,学校同企业共同研究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安排上,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根据工人的不同班次,将60名学员分成3个小班,在学员工余时间安排课程教学,工学结合,历经三年,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订单培养,“课余工作”,校企助学

借助于安徽化工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我校以职教集团内企业为基础,构建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教育框架,于2005年起分别与滁州金禾化工集团、临泉化工有限公司、蚌埠丰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焦化公司、安庆曙光化工集团等省内化工行业大中型知名企业结成合作伙伴,企业根据用人计划招聘职工,学校同步录取,定向培养。根据企业的各自情况,实施订单培养,企业化管理。公司提供生产设备、资金,安排专人管理,挑选高级技工担任辅导;学校派遣教师前往授课,负责课程教学及学籍管理。学费上采取企业资助一部分、学校减免一部分、学生缴纳一部分的三结合方式,寒暑假及长假期间安排学生上岗实习,半工半读,获得一定的补助。按此模式,我校已同临泉化工有限公司、滁州金禾化工集团合作举办化学工艺、机械制造与控制(原化工机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仪器仪表专业计7个班级约360余人,企业累计投资近40万元,学校减免学费40万元,学员毕业后均顺利上岗,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由于此方式基于企业需求,按订单式培养,深受企业欢迎,目前,安徽和县华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宿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均要求与我校按此模式进行合作,解决企业用工需求问题。

三、积极参与“短期社会培训”, 实施阳光工程

为促进劳动力转移,我校利用现有资源,针对贫困人群和农村进城务工青年,积极参与“短培式”的劳动力培训,开展以订单式培训为主,辅以菜单式培训的职业培训模式,增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既定课程及受训学员的接受能力,认真设计方案,采取定点与定向、培训与技能鉴定、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等方式,近年来,先后同浙江天禄能源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赢创公司等用人单位合作,企业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课程学习结束后,直接进企业实习,实行“就业预分配”,学员期满合格者,安排就业,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就业针对性,提升了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就业成本,同时缓解了企业用工结构性短缺矛盾,满足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同时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了企业、学校、就业者三者的和谐共赢。

为保证职业学校育人质量,我校在实施半工半读培养模式中,做到了三个“注重”: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整个过程的管理。

实施过程中,我校坚持技能传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坚持不把学生简单地当作操作工,不允许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做到“工”与 “读”有机结合。在企业生产实习的阶段,校企双方共同组建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工作,带队老师和企业基层干部共同实施过程管理,专业教师和一线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实习。按照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实习计划,将教学内容完整、合理、科学的贯穿到生产劳动中。

实施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熏陶,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养,使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合作创新的精神。

  四、“半工半读”模式面临的困难

我校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虽然逐步走上了正轨,但工学结合涉及的环节复杂,尚面临许多困难。

 1.政府支持政策配套不足。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有法律作后盾,企业有支持职业教育的义务。而我国工学结合的推广完全是依靠学校的能力在实行,企业没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所以学校在推广工学结合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深感压力很大。

 2.学校的教育周期与企业的生产周期不同步,这是客观存在,所以带来了客观上的困难。

 3.企业有自己的技术特点,部分企业因生产安全因素,即使缺人也不肯接收实习生。

 4.“半工半读”完全实现专业对口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半工半读大多必须集中进行,而有些专业(如文科的一些专业)企业不可能批量接受。

 “半工半读”为家境贫困子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成长,学生所学即所用,加快了成才速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自立自强、吃苦、守纪律、不懈奋斗等信念。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加快了自身的发展。

半工半读,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它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将在探索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据了解,这种半工半读模式让学生、家长均十分满意。它不仅解决了家境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的就业门路就此打开。而这种半工半读模式能够在部分企业推行的原因在于,当下许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十分需要经过系统培训的中等技术劳动者,而劳动力市场上这类人力资源相对稀缺。

    “退岗”现象并非仅限中山公园店。紫晶职业的校长徐志高表示,前往家乐福上岗的60余名学生中,2/3的学生已相继中途退出家乐福,“半工半读”的首次实践遭遇了尴尬。
  
  说起“退岗”的缘由,学生们回答得很简单:承担不了成年人标准的工作要求,身体上熬不住,心理无法承受工作中各种差错的责任。家长们也提出异议,认为学生上岗期间,“拿成年人标准”累苦了孩子,并以“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理由要求孩子“退岗”。

  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质疑,紫晶职业与家乐福都表示委屈,紫晶职业在呼吁职能部门尽快出台“半工半读”配套政策外,与家乐福共同表示:总结经验,继续探索。
  
  奔波半年,“半工半读”终实现
  
  徐志高表示,自己少年时代,职业技术学校就曾开展过“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如今,职校专业依然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为此,当2006年上海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职校推行“半工半读”模式时,徐志高就开始构思紫晶职业的“半工半读”。
  
  物流理货专业要求很强的操作性,为此,徐志高将学校的第一批“半工半读”教学模式落实到了物流理货。半年前,在构思好蓝图后,紫晶职业开始与有着“支持教育、减轻家庭负担”的家乐福谈判,并先后与多家家乐福超市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共同完成学制3年的“半工半读”模式。每位上岗学生每月可获工资800元(其中100元为风险赔偿金)。
  
  “一举三得。”徐志高这样形容紫晶职业的“半工半读”: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直接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今年9月紫晶职业物流理货专业的一年级新生开始采取每学期对换的方法完成“半工半读”,即一个班级在校学习,另一个班级去企业实践,等到学期结束,2个班级再进行对换。9月18日,第一批外出“半工”的60余名学生开始前往家乐福“上岗”,从事收银与理货业务。
  
  上岗一个多月,学生“跑”掉2/3
  
  然而,徐志高没有想到,一个月后,60余名学生中,2/3因“吃不了苦”而相继离开家乐福返回了课堂。其中,家乐福中山公园店最具代表性:20余人的上岗队伍中只剩下4人。
  
  退出家乐福的学生们说出了两种感受:刚踏入家乐福,确实对工作充满好奇;可几天后,就“吃不消”了。家乐福按正式员工的工作时间与工作量来要求自己,身子“熬不住”,而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差错,他们心理上也无法承受。

  “他们(退岗学生)没有吃苦精神。”紫晶职业与家乐福相关人员表示了遗憾,并表示工作时间和工作中频出的差错,令学生打起了退堂鼓。
  
  据家乐福收银工作人员透露,有的学生在理顺收银金额差错中,动作慢的甚至要费2小时;有学生收到假钞与出现金额差错,赔偿了一些钱,而有个“粗心”学生竟赔偿了500余元。“都喊累,都害怕承担责任。”
  
  “商家拿成年人标准要求16岁孩子”?
  
  “正在考虑对继续留在家乐福工作的学生进行奖励。”面对2/3学生中途退出家乐福的尴尬局面,徐志高表示将采取经济奖励的措施,保留住这批能“吃苦“的学生,为同学树榜样。
  
  然而,这一尴尬局面已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家长陈先生说“孩子太小,不适合上岗劳动”,并由此表示家乐福有非法用工的嫌疑;而以女士为代表的更多家长则将目光盯在了学生“上岗”后的具体操作环节,认为家乐福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拿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表示家乐福这样的规定缺乏人性化。对于家长非法用工的质疑,家乐福中山公园店与紫晶职业都表示,在签订协议前,双方曾考虑过学生年龄偏小不符法定劳动年龄的问题,但此前已有相关部门发文鼓励职业学校“半工半读”,有政策上的保障,此外,他们曾向上海有关职能部门征询了意见,并得到了“可以办”的答复。
  
  在回答“拿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质疑时,家乐福中山公园店人力资源部的董秋萍女士承认,在管理形式上,家乐福确实依据了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并解释了两点原因:家乐福制度有其严格性,有些环节一定要严格;要让学生吃点“苦头”,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更有意义。不过,董秋萍说,在具体操作环节,家乐福还是给了学生实际照顾,例如,尽量安排学生值“白班”。
  
  “配套政策应加快出台,紫晶将继续探索”
  
  面对如今的尴尬,紫晶职业与家乐福都表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认可。
  
  徐志高透露,学校正在分析造成尴尬局面的原因,继续探索“半工半读”。同时,徐志高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半工半读”相关配套政策:针对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的实际情况,尽快给予明确规定,从根本上摆脱这项质疑;学校毕竟在与企业打交道,调节企业的积极性,需要政策的鼓励与支持。
  
  而董秋萍则表示家乐福将负起社会责任,不会轻易放弃这项合作。董秋萍表示,家乐福甚至考虑过缩短学生工作时间与工作量,在实际操作中找出合适细节,将“半工半读”这一模式坚持下去。
  
  家长:用成年人标准要求孩子,对成长不利
  
  家长:孩子年龄偏小,工作中不应该拿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膝下就一个孩子,虽然经济上不宽裕,但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
  紫晶职业:学生没有吃苦精神,没有正确劳动观念,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将溺爱与“不能苦了孩子”混淆。
    社会学家:“半工半读”应平衡好各方利益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卢汉龙表示,中职技校的专业操作性很强,紫晶职业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肯定,但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卢汉龙说课堂应该是基础,学校在学生“半工”期间也应该注重及时指导,不能“撒手不管”,同时,学校与企业要加强协调,考虑好每一个细节,平衡各方利益,这样才会总结出可行的具体操作细节。此外,卢汉龙表示,现在的孩子承受力有些脆弱,将学生推向工作第一线前,要给予一定的适应时间。其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爱岗,教导孩子正确对待工作性质,遵守劳动纪律。

   一、实行“半工半读”模式的基本情况和初步成果

 

   

    我校;充分发挥我校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建立和拓展以周边工业区为主体,学校邻近工厂为主要合作伙伴的适合半工半读实习的企业网络,如高铭电子厂、诚信电子厂、海格电器有限公司等等。我校从2006年的两个半工半读班发展到今年春季的三个班,半工半读学生人数增长了66.67%,学生流失率仅为5.33%,发展形势非常好。

    与此同时,我校06级学生到诚信电子厂参加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期间得到该企业的表扬和肯定,我校两名学生获得企业“优秀员工”称号。通过工学结合,学生们理解了“学习”是为“工作”打基础,“工作”是为“学习”提供保障,理解了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他们赚取的每一分钱,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经历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学生到员工,从员工到学生”的转变,对吃苦、忍耐、纪律和责任有深刻的理解,也体会到了父母的钱财来之不易,更懂得奋斗的重要以及感恩和报恩的必要。学生家长深深感受到子弟在校的变化和进步。学生返校后不但不会人心涣散,反而是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每一分每一刻。

    


 

    二、实行“半工半读”模式的主要措施

    5.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

    遵循“理论以够用为度,强化技能操作”的原则,加大技能训练课时,同时针对工科特点,安排实训技能课程连上,确保实训教学过程更加的完整。同时,对于实训课程实行以“师傅带徒弟”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实用性。

    6.以人为本,营造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归属感和自豪感。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强化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通过如栽种“同心树”、趣味运动会、周末电影放送、文艺晚会等等各种不同类型活动,使学生深感到学校就是一个和谐的家。同时在学生勤工俭学、生产训练阶段也要导入校园文化,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圣诞晚会、宣传板报等等。这些对于防止学生流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正确地指引学生理解“半工半读”模式,让他们知道靠自己的劳动换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无比的光荣,树立“半工半读”学生的自豪感,使他们在下企业勤工俭学之前就做好充分地思想准备。

    7.做好勤工俭学、生产训练一系列的培训、动员工作

培训、动员工作是工学结合的前期基础工作。俗话说没有扎实的地基就盖不成高楼大厦。基础打好了,后期工作将事半功倍。

   (1)做好带队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因为他们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是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所以他们必须吃透国家关于工学结合的精神,详细了解学校对工学结合的做法,认真学习《工学结合——生产训练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工学结合—生产训练指南》等制度。

   (2)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学生的思想动员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他们入学开始,就要灌输工学结合的理念。到企业顶岗实习实际上是一种职业体验,使学生具备职业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技能素质等等,同时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良好的铺垫是推进一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有了充分的认识,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对开展半工半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3)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工厂生产实训期间,给每个家长至少打一个电话,争取到每个家长的支持。让他们了解学生下企业实习是安全的,让他们懂得小孩下企业锻炼是成长的捷径。学期末,在发给家长成绩通知单的同时,给每个家长一封信,通报的内容包括学校一学期的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全体学生在工厂的总体表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通报下一阶段的教学和实训的安排等。

   (4)由于生产训练是在校外进行,不可控的因素较大,为了学生安全,学校为每位学生购买全年的意外伤害保险,以作为意外发生时的基本保障,让学生能在学校安心学习,在工厂放心工作。

    8.高度重视生产训练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

    勤工俭学、生产训练阶段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尤其重要,我校成立了至上而下的管理团队,十分重视生产训练阶段的德育工作。对派驻企业的班级都指定带队教师,带队教师必须常驻企业,24小时监督、管理和帮助生产训练的学生,及时协调各种关系。每天早晚集中学生统一进行训话,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和教育,而且以励志的口号鼓励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副校长每周须到企业了解学生生产训练的状况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校长每月到企业一次,听取带队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并对学生进行慰问。

    9.重视勤工俭学、生产训练阶段的考核和总结

   (1)生产训练阶段,带队教师定期指导和审阅学生感想总结,并对学生存在问题予以回答和帮助。对于发现有心理误区的学生,及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给予其进一步的指导和关心。

   (2)依据半工半读、生产训练的目标,由校方考核(考勤、纪律、宿舍卫生、作业),厂方考核(服从管理、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考评内容组成,各项目设考评指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生产训练的学生进行考评。

   (3)每个生产训练阶段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对该阶段的工作和学习做一个全面的总结,通过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熟,找出自我优点和缺点,并在下一个生产训练阶段改进。与此同时,带队教师也必须向学校提交一份详细的总结汇报材料,通过材料的分析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管理措施和方法。

   (4)每个生产训练阶段结束前后,统一召开生产训练总结暨表彰大会,评选出生产训练先进标兵,树立模范榜样。

    10.构建适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实习基地网络

实施工学结合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有一批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运作规范、管理科学且乐意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群体。因此,联系“半工半读”实习基地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专业对口的企业。学生不但培养了职业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学到同专业相关的工艺与技能。

   (2)联系环境好的企业。企业应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有适当的运动场地和适当的娱乐场所。

   (3)联系管理规范的企业。学生可以了解到真正的企业管理,为将来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甚至成为老板提前打好基础。

   (4)联系讲信誉好沟通的企业。当学生出现什么问题或企业有什么要求时,企业和学校能一起协同解决。企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5)考核时必须由学校派出工作组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6)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这样在法律上为工学结合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