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6年我省职教工作亮点多多

        本网讯  2006年是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年初,省教育厅经认真调研和深入分析,拿出了“十一五”职教发展规划。同时,围绕解决制约职教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省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的具体设想,经向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后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经过努力,财政、教育、人事、编制、发改等部门就投入问题、编制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问题等提出了具体意见。2006年年底,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王金山省长、赵树丛副省长到会作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实施“八大工程”的具体要求。经过全省职教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2006年一年我省职教工作取得了六大令人瞩目的成绩。

亮点一  我省中职规模再创新高

    2006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不含技工学校。下同)招生324634人,在校生达778375人,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较2005年增加48287人和144938人,增幅达17.5%和22.9%,在全国中职扩招中增幅位居前列。全省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进一步协调、优化,达到4.2:5.8(若包含技工学校,则为4.55:5.45),其中合肥市、黄山市职普比已经超过了5:5。
全省中职学校规模效益明显提高。以省教育厅统计数据为例(不含技工学校):

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学校数

579

537

521

510

512

533

招生数

106970

149711

177494

226897

276347

324634

校 均

185

279

341

445

540

609

在校生

337100

350179

413157

519691

663437

778375

校 均

582

652

793

1019

1295

1460


    全国2005年度共有中职学校(不含技工)11611所,招生537.29万人,校均463人;在校生1324.75万人,校均1140人。我省校均招生数、在校生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阳光工程”培训中,教育部门有146所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了约62000人的培训任务,占全省总培训人数的20%。

亮点二  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2006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以“三重”(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评定10所县级职教中心作为重点建设学校,并从2006年省级职教专项经费中安排550万元进行重点建设。续建2004、2005年评定的省重点建设职业学校10所,安排下达省级职教专项经费325万元。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了服装设计与制作等7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安排经费140万元;确定重点实训基地10个,安排经费350万元。同时,争取国债资金4000万元,建设县级职教中心5  个,职业学校7个;争取教育部、财政部资金1520万元,建设了10个实习实训基地。中央和省两级共投入建设资金6885万元。各市、县也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及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全省中职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比上年增加24万多平方米。

    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和评估工作。6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10所学校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6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38所。

亮点三  集团化办学取得突破

    为切实推进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加大职教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2006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教办〔2006〕5号),明确规定了组建职教集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审批程序,继安徽汽车职教集团率先挂牌成立后,化工、卫生、经济技术职教集团也先后开始运作,各市、县综合性职教中心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合肥、铜陵、芜湖等职教园区已列入当地重点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亮点四 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树立。一大批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得到改善和加强;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实习管理进一步趋于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开展。举办了全省职成教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确立了“十一五”质量立校、质量立教的思路。

    中专教育质量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举办了全省中专“教改论坛”活动,分别在芜湖、石台、安庆、蚌埠等地召开全省中专教育改革研讨会,有70多所学校参与。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对中专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层次的研讨,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逐步推开。在22所学分制试点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学分制等弹性教学制度改革。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开始试验。在全省范围内选择37所开展工学结合工作基础好、有成效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试点学校。


亮点五  贫困生资助工作力度加大

    2006年,我省落实中央财政4700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4.7万名中职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各市也开展多种形式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淮北市出台《关于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券”和中职贫困生“助学金”实施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中职贫困生资助;芜湖市以“职业教育券”的形式免收学生80余万元学费;马鞍山当涂县向就读中职的贫困学生发放“职业教育补助券”,每人每学年减免一次学费,三学年减免1500元;合肥市专门拿出25万元,资助5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同时,我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通过降低收费标准、减免学费和住宿费、设立助学金和贷学金等办法,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亮点六  职教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对于三教之间的关系摆得更正,力量的分配上更加合理。省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出台,必将对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很多市把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指标引入了市政府考核内容,或教育部门内部考核内容,从而强化了约束措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

源自《安徽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