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徽化工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纲要及教学计划的框架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关键是靠科技和教育。在世纪,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将异常激烈,而所有这些竞争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拥有21世纪的人才,谁就拥有21世纪。

培养什么规格的学生,是决定当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首要问题。现时代,人类知识急剧增长和迅速老化,靠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知识的质与量的要求,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职业教育实际是为今后的就业竞争和继续教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职业学校毕业生面临整个社会的挑选,因而单纯、狭隘的专业教育已不受社会欢迎,而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好、体魄健的复合型人才将受到社会青睐

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谁抓住了改革的时机,谁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上领先一步,谁的毕业生就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就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为此,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深化我校课程体系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溶入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通过专题讲座、读书班的形式,让学生接触新知识,在精炼传统知识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压缩传统课程,开设新型课题,鼓励教师编写补充讲义,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编写和出版新教材。

二、打通基础课,扩大选修范围,条件成熟时在相近专业之间打通基础课程,逐步形成若干个学科类,在各类学科中,统一基础课,扩大任意选修课的选课范围,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进一步发展辅修系列课程,使学生有较宽厚的基础。

三、加强文化修养课程教育 逐步提高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艺术和体育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这类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比例,争取在音乐、美术、体育方面使学生学有所成。采取多种形式(讲座、社团活动、竞赛等)充实学生课余学习,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

四、调整课程体系,加强主干课,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特点,让学生能有较多的余地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必修课中,加强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伦理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加强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培养。专业课中,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逐步推行学分制,并逐年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使其达到总学分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考虑选择与国内外相应专业有可比性的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加强主干课程的建设,力求上水平、上台阶,在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和评估等手段上都能与国内相关课程相比。

五、大力改革课程结构,调整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之间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类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数,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和见习、实习次数及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从业能力和事业心,提高毕业生上岗的适应能力。

六、保持教学改革中动态的稳定,教学过程要相对稳定,不宜有太大的波动,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逐步向较为合理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过渡。同时,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基础,要真改,而不是因人而异,因人设课。

七、教学计划框架(2002--2005)

2002年

2005年

1.公共必修课占总学时比例:45%

l.公共必修课占总学时比例:40%

2.专业必修课占总学时比例:40%

2.专业必修课占总学时比例:35%

3.限定选修课占总学时比例:8%(其中文化选修课3%,专业选修课5%)

3.限定选修课占总学时比例:10%(其中文化选修课5%,专业选修课5%)

4.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30%

4. 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35%

5.考核:课程考核+3门技术工种考核

5. 考核:课程考核+5门技术工种考核

七、文化修养课程 分社会科学(含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艺术、体育等类课程。

八、改革教学实践与实习方式方法,摸索经验,逐步推广。教学实践课程将由课程教学实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形式组成,由实训中心牵头,同有关生产企业联系,安排学生实习,每学年安排实习l-2次,每次l-2周。

九、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步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讲究实事求是,按教育规律办事。既要防止脱离实际的"超前意识",也要避免因人设课的不合理情况,把这一改革始终同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结合起来,同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教育一方面确实要有超前意识,要预测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也不能跟着市场转,老是搞短平快。要讲究长短结合,要强调全面素质,以不变应万变。

十、希望通过四年的改革和调整,形成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基本稳定的运行机制。使我校能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前列占一席之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安徽化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2.08.30
安徽化工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纲要

一、指导思想

学科专业建设是关系到我校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学校师资、设施、设备、财力及其他办学资源合理配置,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规范专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的管理,有助于我校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提高管理水平。力求通过科学规划和认真实施,使我校在保持与发展传统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初步形成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建设有特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一流的职业技术学校。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如同土地与植物的关系,学科是专业生长的土壤,因此学科布局合理与否,是关系到能否形成专业的生长点和专业建设的前提条件。但是学科建设又离不开专业,专业是学科建设的载体,因为不可能维持一支相当规模的专职研究队伍。因此,既要避免不顾学科基础,随意上新专业的草率决策,又要避免不顾社会需求和效益,勉强上新学科的做法。在规划学科布局时,既要考虑本学科的生长点,又要顾及与其他学科复合后可能产生的新的专业生长点,使学校有限的师资、课程、实验设备等资源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保证办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三、专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新专业的发展是一项重大决策,它关系到学校资金、设备、场地的投入,人才的引进等,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做综合论证,以证明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建新专业是有可靠的学科基础的,即有可靠的师资队伍和学科水平,只要投入不多就能建设的;

2.所建新专业其社会需求是确实的,不是理论上的,并且是有竞争实力的,有特色的;

3.所建新专业具有先进性,且在本省或本地区的其他学校中罕有此类专业;  4.所建新专业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建新专业能带动或有利于其他专业共同发展。

四、新专业申报程序

1.教务科会同有关职能科室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作进一步的论证与平衡,提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并交校领导决策。申报新专业必须进行充分的、严格的论证,证明确实符合上述发展原则,并附有具体的论证材料和有关证明文件及调查资料,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对所申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就业安排的政策性意见,同时还必须附有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现有师资设备条件,计划引进人才及需学校投资的资料及意向。

2.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申报单位的汇报,提出质询,并对申报材料写出评议意见。

3.校领导决策,通过后在每年8月30日前报安徽省教育厅。

4.专业建设要求

(1)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对专业建设负直接责任;

(2)各专业必须有明确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有比较完整的学术梯队。

(3)各专业教研指主任抓教学建设,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改革;课程建设;协助学校实训中心进行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的档案等。

(4)各教研室必须对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5.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制定

(1)各教研室根据本室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周密调研论证,提出今后五年内的专业发展规划,报教务科和实训中心,同时存档备案。

(2)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务科会同有关职能科室学校专业的发展规划作进一步的论证与平衡,提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并交校领导决策。

(3)学校将根据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确定每年投入的经费及建设项目。

6.评估

学校将根据需要,对新老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继续建设、暂缓建设或者撤消该专业。       

                             安徽化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

                                 200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