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刘立杰)
作者:信息管理 发表时间:2011-09-16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
刘立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中专物理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个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科的实验是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技能的平台。但目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物理实验器材短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使物理教学能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曾在2007级、2008级高职物理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环境进行物理实验。两届实验教学使我在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上感受颇深。
一、 用网络资源做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和便捷性,通过互联网对有关物理实验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收集。资源主要取自物理教学资源网、洪恩在线-动感课堂、第一件课件网等一些物理教学网站和提供教学课件的网站,这些网络资源内容既丰富又开放,能直接使用,教师收集资料比较方便。既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又能独立操作,进行学习。
教学时,首先按照教师的课前设计,指导学生点击相应网站,找到有关栏目。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进入洪恩在线-动感课堂-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就可按照相关实验提示进行试验。第二阶段,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在网页中寻找答案,或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第三阶段,教师对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剖析存在问题,并给予鼓励。
二、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
方式,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
讲,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在当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难体现的情况下,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网络学习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利用讲解方式传授
知识的工作量大为减少,而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网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教师对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或参与他们的讨论。现代物理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主导和主体的和谐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式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投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才能发挥物理教育的功能。反之,教师只作为一个“教书匠”,知识的“搬运工”,在单调乏味的课堂中,教师自己也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多少年来,教育者们一直呼唤教育创新,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在科技发达,现代物理教育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的今天,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神奇作用,利用网络教育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物理实验可化解教学难点,为学生
学习搭建了“脚手架”
高职物理中的《波动及近代物理》章节中安排的《光电效应》、
《核裂变》、《核聚变》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单靠教师的讲述学生难以理解,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实验演示,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起到了脚手架的作用。
《楞次定律》则是电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楞次定律知识比较抽象,定律的表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但读起来很生涩,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做好教材安排的实验—《楞次定律的探究》。我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洪恩在线-动感课堂下的电磁感应实验一、二,同时播放楞次定律Flash课件(选自《中学物理课件制作实例》光盘,学生再到实验室按课本所列步骤进行实验时就顺利得多。学生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常在“阻碍”上出现思维障碍,但有了网络试验中的铺垫作为支架,学生们较容易从N极的下插和抽出时,确定感应电流磁场对磁通量变化趋势的作用。
总之,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合理地搭建了教学“脚手架”,化解了教学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进行这种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究也是十分有益的。
当然,网络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会按教师的教学设计去学习,而是进游戏室或QQ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严格管理,使教学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