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申报2009年度省级重点专业的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综合办学情况

    安徽化工学校创建于1958年, 为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隶属于安徽省教育厅。学校占地230000m2,建筑面积58410.8m2,校舍面积47896.2m2。自建校以来,先后开设有:石油炼制、无机物工艺、工业分析、化工机械、化工仪表自动化、工业会计、市场营销、橡胶工艺专业、工业腐蚀与防护、高分子工艺、化学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机械(制冷专门化)、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原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原化工机械)、环境保护与监测、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仪器仪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化学工艺(煤化工方向)、商务英语、航空服务计29个专业。现常设专业有:化学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原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原化工机械)、环境保护与监测、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仪器仪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化学工艺(煤化工方向)、商务英语、航空服务等17个专业。

    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105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教师总数的49.5%,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左右。教学与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在校全日制学生达5100人。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努力实践“文凭+技能证书”办学模式,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

    (二)现有实训条件情况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我校在全省中专学校率先成立了“实训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对实验、实训设施实行统一规划,实验、实训、实习统一协调安排,实验工作人员统一管理。

    学校拥有化学工艺实训基地,电仪类综合实训基地,金工实训基地,工业分析与检验实训基地计算机中心计四个基地和一个中心,其中电仪类综合实训基地现有8个实验实训室,专用机械维修车间有60个工位,用于整机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实训教学,场地充裕,实训装备配套齐全, 设备装备水平较为先进,条件良好。 2007年我校化学工艺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国家紧缺行业教育实际训练基地建设获教育部批准,投资260万元,建成技术先进,实训项目配套,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化学工艺专业国家示范型实际训基地。

    (三)拟建重点专业情况

    我校是以化工类专业为主的综合工科中专学校,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过程装备技术(化工机械)、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原化工仪表自动化)四专业始办于1978年,为学校长线专业,有30年以上办学历史,教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多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为适应中专教育 “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三个转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针对近年来社会需要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主动与企业合作,先后与阜阳昊源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氯碱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公司、滁州市金禾化工有限公司、安徽临泉化工股份公司、上海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安徽皖维集团公司、安庆曙光化工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引入先进的“CBE”、“双元制”等先进办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体,淡化理论,注重实践,强调学以致用,推行“模块化”教学。以企业用人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先导,形成培养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清晰的教学方向。在教学安排上发挥企业的实践教学优势,积极实践“2+1”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实践、实习场地及技能人才优势,在企业实施专业教学,减少了学生在校的时间,较好地发挥了企业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实践机会,培养出一批受企业欢迎的新型人才,较好处理了人才培养和使用这一关系,形成专业鲜明,教学改革有力,教学模式顺应形势发展的良好态势。

    辛勤的努力和不懈的实践,在积累办学经验的同时也积聚了众多的专家型教师,我校目前有7位教师在全国化工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任职,多名教师受教育部委托牵头制定相关专业有关课程大纲。从2002年至今有30位同志先后主编、主审、参编了教育部机电、机械、仪表和自动化类规划教材近40本,同时编写了一批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和实验指导书。部分同志还在全国性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领导职务,承担了机、电、仪表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主要牵头工作。工作成绩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和肯定,学校和专业的骨干示范作用显著。

    由于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我校的毕业生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好评,近两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9~100%之间。特别是工艺、机械、机电、仪表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企业的需求量大,一次性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岗位操作人员对工艺规程的了解、对设备装置的熟练操作已成为化工类工科学校毕业生必备的知识。因此,加速化学工艺专业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拟建重点专业在校学生数情况

      专业名称

级别

化学工艺专业

2006级

719人

2007级

383人

2008级

1003人

合计

2105人

    (五)毕业生获技能证书情况

    我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了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对化工仪表维修工,化工检修电工,化工总控工,化工检修钳工,物性检验工,分析工,化学工艺实验工等7个特有工种进行初、中、高三个级别的职业资格鉴定。近三年来,获取仪表维修工,维修电工,钳工,分析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达到毕业生的95%以上,其中仅化学工艺专业有近2300名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情况分布如下:

年   度

专业毕业生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2006年

544人

517人

2007年

977人

928人

2008年

891人

848人

合   计

2412人

2293人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学校专业建设步伐,将化学工艺专业建成省级重点专业,实施龙头为先,其他为辅,梯次推进,整体发展的战略方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本地区乃至省内中等职业学校中起示范骨干作用,满足社会发展对化学工艺专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适应我省的经济建设及工业发展速度。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石油与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主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产业之一。根据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在制造业所包括的30个行业中,化学工业占有其中的7个行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造业、橡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统计数据表明:近五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左右,工业利润占全国的25%左右,能源占全国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的7.5%,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经济目前仍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将继续带动石化产品需求的增加,亚太石化行业目前正处于景气周期。从国内情况看,国家加大对年产30万吨及以上合成氨、48万吨及以上尿素、30万吨及以上乙烯成套设备等的技术改造,机械、机电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将给化工行业以有力地支撑。

    我省煤炭和盐矿资源丰富,发展煤化工、盐化工极具潜力,仅两淮煤矿将投资500亿进行煤化工的开发和生产,安徽省政府已投入200亿进行定远盐化工基地建设,这些都将促进化工行业的较快增长,为石油和化学工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拉动对化学工艺岗位操作人员的需求。按每1亿元人民币投资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的经验计算方法,根据市场容量调查粗略估算,我省在未来三年内(2008~2010)对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化工过程监测与控制(原化工仪表自动化)四专业的总需求量将超过20万人,其中仅化学工艺专业的需求量超过12万人,因此,发展化学工艺专业,加速培养具备熟练岗位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将化学工艺专业列为省级重点专业也是完全必要的。

    我校地处长江中下游,紧临江苏,浙江,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化工专业为主、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类工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向三省幅射,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三)项目实施可行性

    1、实施项目的人员条件

   化学工艺专业在我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是我校的品牌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2007年,我校工艺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化工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勇夺第一名,创造佳绩。

    我校现有化学工艺专业相关教师共38人,35人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专业教师数的92%。教师中高级以上职称20人,双师素质教师计31人。专业教师中有相关专业的高级讲师、富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讲师和富有创新意识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教师梯队配置合理,结构科学。考虑到化学工艺专业面向岗位操作,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需求,我校还从相关企业聘请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形成了配置合理的教学梯队。

    2、资金条件和基础条件

    我校为教育厅直属中专学校,专业建设资金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申请中央财政予以支持,二是向省财政申请资金支持,第三部分来自财政下达的教育经费,四为学校预算外资金。2008年除按计划完成化学工艺实训基地的建设外,还将对原有机、电、仪类实训基地进行整体改造,初步预计投入资金400万,以配合专业建设。

    3、其他条件

    我2003年9月,学校制定弹性学习制度细则,在2004级、2005级高中一年制学生中试行学分制,稳妥试行学分制改革。2008年3月被批准作为安徽省首批学分制试点单位,目前,正根据试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为全面推行学分制作积极准备。

    为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机对接,学校已多次组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企业调研,近期正对前期获得的调研资料进行汇总,并将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四)学校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深层次改革保障

    实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2003年7月学校领导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全省中专学校率先进行了学校内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原先的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引进公平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行全员聘任制,精简了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实行全员聘任制的同时,学校将加大力度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将工资、奖金与岗位绩效挂钩,通过不定期测评和定期述职,对岗位职责进行监督检查。由于实行有效的考评,真正把广大教职工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五)校企合作,形成职业教育合力

    学校十分重视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主动请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紧紧依托安徽化工协会,在行业协会的支持协作下,2006年五月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组成的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审定教学计划,教材讲义和实训实习计划,对学校的规划发展提出建议,对学校实训基地的规划,实验室建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初步形成了用人与培养人,企业与学校零距离对接的良好工作机制。

    为加快发展,学校根据省厅文件精神,正积极组建安徽化工职教集团,依托行业协会和企业,构建立体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教学需要,定期选派教师前往建立实习基地的企业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

    三、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一)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学校总体人才培养规划,2008年在校生人数5000人,2009年在校生人数6000人,2009年在校生人数7000人。

    (二)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1、财务制度方面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

    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进行项目建设,将长远目标与当前的工作有机结合,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并结合财力状况,统筹安排重点项目。

    (2)认真落实保证资金的专项专用。

    对于项目建设所投入的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学校建立资金管理办法,不挤占、不挪用该项资金,不改变其性质和用途。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检查。

    (3)跟踪问效、接受监督。

    建设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追踪问效,并自觉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2、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方面

    (1)广招人才,保证项目建设人力需求。学校在聘任制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广纳职教英才,充实教学队伍,保障重点专业的人力需求。

    (2)工效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学校对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岗位职责、岗位工资、奖励工资挂钩,实行差别分配,形成有效的激励,最大程度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明确职责。学校将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岗位,规定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使所有的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圆满完成。

 

安徽化工学校

二OO八年九月二十日